我國的運動鞋服市場發展起源于上世紀80年代,以OEM代工為主,內資鞋服品牌大都通過代工起家;90年代后期,內資進入品牌創立的階段,以福建晉江為主,設立了包括安踏、特步、361度、匹克、貴人鳥等服飾運動品牌,國內體育市場慢慢覺醒,內資品牌通過大規模的電視廣告等方式,迅速的獲得了品牌知名度;2008年的奧運會的舉辦,給體育運動服飾品牌提供了爆發的良好契機,運動鞋服進入高速發展的階段,2008年運動鞋服的銷售增速達到32.94%;后奧運時代后,體育品牌急速擴張的后遺癥開始顯現,產品同質化嚴重,庫存壓力加大等,內資運動服飾企業進入了去庫存的調整階段,行業整合力度加強,競爭力較差的小企業開始退出市場。2014年至2017年,伴隨著運動鞋服企業庫存調整的初步完成以及新一波體育運動風潮的興起,龍頭企業開始逐步走出困境,行業開始逐漸回暖。我國品牌李寧、特步、361度、匹克等市占率較為接近,維持在3-5%左右,競爭相對激烈。此外,Nike和Adidas等關注中高端市場,而我國品牌切入大眾運動鞋服市場,主攻二三線城市。
國內品牌業績表現中,龍頭企業安踏依舊保持了較大競爭優勢,實現穩步增長,李寧也保持了復蘇的勢頭。不過整體來看,相較前兩年,2017行業發展還是有所放緩。耐克、阿迪、斯凱奇等國際運動品牌在中國市場業績表現強勁,未來國內市場競爭將越來越激烈。從整體看,2017年我國運動鞋的供給規模為1171億元,需求量為1112億元;運動服的供給規模為2157億元,需求量為2090億元,運動鞋服的供給略大于需求。
過去對于購買力相對有限的群體,本土運動品牌為他們提供了合適選擇,尤其隨著安踏、李寧等品牌在產品研發的重點投入,功能性進步明顯,能夠滿足大部分入門級運動人群的基本訴求。隨著這類群體對產品功能性要求提高,在產品競爭力更加顯著的NewBalance、Skechers、Asics等品牌,或將成為他們的選擇,未來將有巨大的拓展空間。而在其看來,伴隨新一輪消費升級趨勢,國內運動用品市場分化將進一步加劇,無論是具備規模優勢的領先品牌,或是深耕細分市場的垂直龍頭,在此背景下均有望受益。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科技、創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