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說在生產線上,在生產的數據庫里面,各種各樣的數據,可能是銀行的業務數據,也可能是電信運營商在交換機里面采集下來的數據等等,然后這些生產的數據通過ETL,是英文 Extract-Transform-Load 的縮寫,用來描述將數據從來源端經過抽取(extract)、轉換(transform)、加載(load)至目的端的過程,通過這個過程,我們可以把需要的數據放到數據倉庫里面,那這個數據倉庫就是多層模型中的第二層。
數據倉庫主要是給我們需要存放的數據提供一個物理基礎,我們對數據進行分析,原材料都放在這個數據倉庫里面,這幾年以來,除了數據倉庫這個概念,還興起了數據集市這個概念,數據集市其實就是部門級的數據倉庫,規模比較小一點的數據倉庫。
再上面一層是Data Exploration,這層主要做統計分析的事情,比如我們算均值、標準差、方差、排序、求最小\大值、中位數、眾數等等,這些統計學比較常用的指標,另外還有些SQL查詢語句,總的來說主要是做一些目標比較明確,計算方法比較清楚的事情。
第四層是Data Mining數據挖掘層,數據挖掘與數據分析(統計分析)有什么區別呢,數據分析往往是統計量和算法比較清楚,數據挖掘往往是目標不是很清楚,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采用什么方法不能確定,所以數據挖掘比數據分析難度要高很多。
常用的數據分析工具,包括一些廠商的數據庫產品,包括IBM的DB2、甲骨文的Oracle數據庫。這些廠商的數據庫本身帶有一些統計分析的包,里面有些標準的功能可以做數據分析工作,但用這些自帶的數據分析工具功能相對不夠專業。主要反映在缺乏標準的統計函數,比如做一個線性回歸模型,需要寫一大堆SQL語句,甚至要寫一個plsql程序才能完成。但是在專業的統計軟件只需要寫一個簡單的函數就可以完成。
展現層在數據分析中是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大家的心目中數據分析軟件只是讀數據和算數據,結果算出來就OK了。但其實結果算出來以后對于數據分析還遠沒有結束,還需要把結果展現出來,有些時候可能結果的展現比計算花的時間還要多。
根據信息圖顯示,Android先生的頭發有47%的可能是黑色的,戴眼鏡的幾率為37%,有36%的可能是北美人,30%的可能臉上長雀斑。71%的時 間會穿T恤,下身穿牛仔褲的時間占了62%。工作只占了38%,玩游戲卻占了62%,平均每個月會用掉582MB的數據流量。這種圖稱為信息圖,在數據分析這個行業里面,是數據展現工作的主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