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該報告基于2014-2019年間發表的論文數據,以科睿唯安(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 ESI)數據庫中的11626個研究前沿為起點,遴選展示了11大學科領域中的110個熱點前沿和38個新興前沿,反映了近年來相關學科的發展成就和趨勢。報告顯示,在11大學科領域整體層面,中國在農業科學與植物學及動物學、化學與材料科學、數學、信息科學等4個領域在全球排名第一,總體排名第二。
在化學與材料科學領域,報告聚焦熱點前沿——“有機室溫磷光材料”等方向。繼2019年“有機超長磷光材料”首次入選化學與材料科學領域的Top10熱點前沿,2020年該研究方向再次入選。報告指出,近年來,中國、新加坡、美國、英國、日本等國科研人員在有機室溫磷光材料領域做了很多重要工作,通過引入溴/碘等重原子、引入芳香碳基、形成晶體、嵌入聚合物內、主客體作用、形成氫鍵、形成鹵鍵、形成H型聚集體等具體方法,合成了多種有機室溫磷光材料。“其中,西北工業大學黃維(曾在南京工業大學工作)、香港科技大學唐本忠等人的工作較為突出”。
黃維院士帶領團隊,從一閃而過的“偶然發現”,敢于坐“冷板凳”,經過5年的探索研究,于2015年在國際頂級科學雜志《自然材料》上報道了“有機超長磷光”,該材料被業界譽為“有機夜明珠”。隨后,黃維院士團隊繼續深耕該領域,在國際上取得了一系列引領性和前瞻性的研究成果。2019年在《自然光子學》發表報道了首個單組份多彩有機超長磷光材料。近期,他們在“有機室溫磷光材料”領域,再次獲得突破,利用亮態三重態磷光,實現了高效純有機閃爍體,突破傳統重金屬元素引入獲得高效閃爍體的認知,相關成果在國際頂尖光學雜志《自然光子學》發表。
據悉,西北工業大學于2017年10月成立柔性電子研究院。2020年4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正式批準西北工業大學增列全國首家“柔性電子學”交叉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以柔性材料為基礎,以柔性電子器件為平臺,以光電技術為核心,瞄準航空航天航海等領域的關鍵科學與技術問題,深度交叉融合人工智能、材料科學和空間科學,在引領相關領域顛覆式創新和跨越發展中初見成效。
當前,西北工業大學正全力建設柔性電子前沿科學中心,并于2020年發起成立了國內首個柔性電子為主題的學會,獲批建設多個省部級以上的研究平臺,吸引了百余名海內外人才加盟,成為西部人才引進的熱土和高地、科技創新的重要引擎,扎根陜西、服務國家、立足前沿,推進柔性電子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