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至8日,由上海交通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端學術會議計劃資助,由上海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上海交通大學文科建設處、Neohe licon雜志社、Frontiers of Narrative Studies雜志社聯合主辦的當代敘事學前沿理論的中西對話學術研討會在上海交通大學閔行校區舉辦。
來自匈牙利科學院、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復旦大學、東南大學、東北大學、華中師范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上海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國內外30余所科研機構和高等學校的40余位專家學者出席了本次研討會。
會議開幕式由上海交通大學彭青龍教授主持,上海交通大學常輝教授、浙江大學聶珍釗教授、匈牙利科學院Pter Hajdu教授、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Leona Toker教授分別致辭,并為上海交通大學跨學科敘事研究中心揭牌。他們肯定了上海交通大學外語學科建設近年來取得的豐碩成果,表達了對上海交通大學跨學科敘事研究中心成立的衷心祝賀,一致認為跨學科敘事是當今學界最具潛力的主流發展方向之一。上海交通大學跨學科敘事研究中心的成立緊跟國際前沿,跨學科合作也讓敘事學這一學科煥發生機。
在接下來的大會發言中,與會嘉賓從不同視角展現了中西方敘事學研究的最新成果,充分展示了跨學科敘事研究的強勁發展潛力和美好發展前景。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Leona Toker教授作了以Paralipsisand Intention(ality)為題的發言。Toker教授以狄更斯名作《雙城記》的結尾為例,深入介紹了省敘手法。Toker教授認為,省敘傳達了為聚焦人物所知而不為讀者所知的內容,通常包含聚焦人物的意圖與計劃。匈牙利科學院Pter Hajdu教授以onthe Beginnings(ofSequels)為題,首先通過卡爾維諾的《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強調了敘事開端的重要性。隨后,Hajdu教授以特里布萊切特的奇幻系列小說《碟形世界》為例,具體闡述了多個續集的開端在整部作品中所發揮的作用。兩位國際學者以具體詳實的作品闡釋,開啟了解讀敘事文本的新視角,對文學作品批評研究有很大啟發。
浙江大學聶珍釗教授在題為文學倫理學批評:腦文本與語言生成機制的發言中,從什么是語言這個問題出發,質疑了語言作為交際工具和符號系統的傳統定義。聶教授認為,語言由腦文本轉化而來,是腦文本的聲音表達形式,因而也屬于文學倫理學批評理論研究的范疇。上海大學曾軍教授圍繞魯迅的作品《阿Q正傳》,重點考察了時間符號化的過程及其履行的敘事功能。東南大學龍迪勇教授在題為出位之思與跨媒介敘事的發言中,明確地界定了出位之思的概念,認為我們應該對作品跨出自身媒介而追求的他種媒介的特性有所了解,從而更完整地欣賞其美學特色。
上海交通大學劉建軍教授在題為論敘事中的事實邏輯與情感邏輯的發言中,重點考察敘事中的事實邏輯與情感邏輯。劉教授通過重讀《老人與海》和《變形記》等經典文本,對跨學科趨勢下敘事中的基本問題作出了反思。在題為事件作為一個旅行的理論概念的發言中,南京大學何成洲教授通過回顧德勒茲和齊澤克關于事件的論述,引出對作者創作意圖和文本意向性等議題的探討。何教授強調,文學事件更加注重文學的生成性、能動性、互動、行動力、閱讀效果和作用。
上海交通大學Arleen Ionescu教授在題為Narrative Agenciesof Passivityand Passionin Maurice Blanchot的發言中,探討了后經典敘事學語境中異軍突起的自然敘事學。她以法國作家莫里斯布朗肖的作品為例,關注作者能動性的兩個方面。上海交通大學Laurent Milesi教授以Antagonisticsin Ludonarratology為題,聚焦當今網絡時代特有的游戲敘事學,從電子游戲特有的互動模式與規則制定出發,探討其與其他審美媒介相異的多維度敘事特征。上海交通大學尚必武教授在題為Postclassical Narratology:Twenty Years Later的發言中,從歷時視角揭示后經典敘事學在過去二十年間的階段式推進與調整,及其在核心命題上的變化。在此基礎上,尚教授對后經典敘事學的未來研究提出若干建議,為學界在這一領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建設性參考。
復旦大學段楓副教授的發言以跨媒介敘事視野下的故事世界為題,從跨媒介敘事學的角度出發,圍繞故事世界這一核心概念考察了文學研究空間轉向的內容與實質。上海交通大學都嵐嵐教授在題為敘述聲音的酷兒化:從女性主義敘事學到酷兒敘事學的發言中聚焦女性主義敘事學,著重探討了女性主義敘事學近年來的新發展酷兒敘事學的興起。東北大學趙玉榮教授回顧了當代西方自然敘事學的理論研究進展,并根據當前國際研究熱點問題對未來的翻譯和應用研究進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