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漢床是由漢代的榻逐漸演變而來的,榻,本是專門的坐具,經過五代和宋元時期的發展,形體由小變大,成為可供數人同坐大榻,這類床形制有大有小,通常把較大的叫“羅漢床”,較小的仍沿俗叫“榻”,又稱“彌勒榻”,羅漢床不僅可以做臥具,也可以用為坐具,左右和后面裝有圍欄,但不帶床架,圍欄多用小木做榫攢接而成,簡單的用三塊整木板做成。
圍欄兩端做出階梯型軟圓角,既樸實又典雅,羅漢床在明代比較常見,一般都陳設在王宮貴族的廳堂中,給人一種莊嚴肅穆的感覺,這種床可以分為五圍屏帶踏板羅漢床、五圍屏羅漢床、三圍屏羅漢床,又稱“美人榻”,古時婦女憩息,榻面較狹小,制作精美,形態優美,是榻中極為秀美的一種,其用料也極為講究,床上彩繪雕刻顯得雍容華貴。
早期羅漢床的特點是五屏圍子,前置踏板,有托泥,三彎腿寬厚,截面成矩尺形,到了中期,前踏板消失,三彎腿一改其臃腫之態,腿足出現獸形狀,復雜的做法是透空做法,四邊加框中間做各種幾何圖案,有的貴妃榻為單翹頭、尾部上卷設計,瑞草卷珠外翻球式直腿,透雕牙條采用拐子紋卷草圖案,圍欄的二龍戲珠穿云噴水透雕圖案為醒目,它鮮明體現了清式家具的恢宏氣派。
貴妃榻,床榻,作為家具中的大器、重器和家具文化的集大成者,能體現家具的風格特征,床榻,以其精致古樸、凝重華貴的藝術成就,給我們后人留下許多寶貴的藝術財富,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比如,供桌供案主要應用于敬念仙逝長輩和敬供先人;八仙方桌主要應用于接待重要賓客,例如“請上坐”指的是八仙方桌朝南的左邊位子;圓桌主要應用于家人共餐,一家團圓之意……。